通風的概念是把室外空氣引到室內,把室內空氣排到室外,由于進來的空氣和排出的空氣污染濃度不同,因此通風可以降低室內空氣中的污染物濃度。
同樣,通風可以降低室內空氣的溫度,也可以降低室內空氣的濕度。
但如果室外空氣中的污染濃度大于室內,則通風的結果必定是,通風會提高室內空氣中的污染物濃度。同樣通風也可以提高室內溫度和濕度。
因此,傳統(tǒng)意義的新風只適合處理污染源自室內的污染。而不是一個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
新風的由來及其作用
新風系統(tǒng)的來由
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使得西方社會加強了對建筑節(jié)能的重視,提高保溫能力,減少自然通風換氣量,對建筑能耗提出更低的要求。但從結果來看,在這些節(jié)能建筑中出現一些以前沒有出現的問題,許多人出現頭暈、記憶力降低、工作效率降低,以及患病率增加。幾年后,答案揭曉,這是因為室內外通風量不足而產生的,因為這種情況與空調系統(tǒng)的使用同時存在,因此也稱之為“空調病”。
要避免“空調病”,就需要保證建筑的“最小通風量”。一般來講這個數值與人員多少有關,或者按人均風量來衡量。各國的標準不盡相同,在中國這個數值定為30m3/(h*人)(《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設計規(guī)范》3.0.6 關于新風量設計要求)。不同使用情況(辦公、商場、劇場等),不同污染情況(吸煙等)的人均新風量也是不一樣的。新風系統(tǒng)從公共建筑進入民用住宅,形成了家用新風系統(tǒng)。
新風系統(tǒng)的意義
雖然新風的概念不是很明確,但是大家對新風系統(tǒng)的理解還是基本一致的,就是能降低室內污染濃度,改進室內空氣質量的通風系統(tǒng)。
由于空氣污染物種類很多,新風系統(tǒng)的原則是:降低一種污染物的代價不能是使另外一種污染物濃度不可控制的增加,超過健康標準要求。
新風系統(tǒng)的核心是保障室內空氣質量水平,使空氣有利居住者的健康。
值得指出的是新風并不是一個有嚴格技術規(guī)定的名詞,在國外稱為室外空氣,由于西方國家室外空氣質量往往較高,因此室外空氣可以看成是“好空氣”或“新風”,但在中國大多數城市,由于室外PM2.5(請見南社百科相關條目)和其他污染嚴重,不能把室外空氣當做“好空氣”。準確的說法是使用室內空氣質量指標,作為衡量標準。
室內空氣質量標準的意義:通過室內環(huán)境衛(wèi)生學的研究,提出室內污染濃度限值水平和標準測試方法,從而保障室內人員的健康。
國家標準《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18883-2002)數據來源主要有二個:參照國際標準和室外空氣標準。由于人類生活在室內的時間占了生命的大多數時間,而時間最長是住宅,室內空氣質量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及其重要。
國家標準是全國范圍內統(tǒng)一的技術要求,強制性標準由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執(zhí)法強制執(zhí)行,而推薦性國標由各方同意納入合同中,成為必須共同遵守的技術依據,具有法律上的約束性。
由于上述標準未將PM2.5濃度列入,新風廠家以室外空氣標準的濃度作為指標。以二級指數75μg/m3作為達標指標。